

2024年是我们启动社区厨余堆肥项目的第6个年头,也是平台项目启动的第一个年头。回首刚刚过去的2024年,社区厨余堆肥平台(CCCP)就像一颗活力满满的小种子,在各路伙伴努力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这一年,我们招募了新的平台实践伙伴,启动了“堆肥培训师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交流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创造。这一年,我们积极与世界交流经验,从学习国外堆肥经验,到登上国际的舞台让世界听到属于中国社区堆肥的声音。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改变世界,为垃圾减量、改良土壤、生态种植、创建低碳环保社区做出自己的努力,展现出社区堆肥人的动人风采。
话不多说,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的 2024 年吧


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1日,平台启动“2024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实践伙伴”招募。本期项目共招募42个申报主体,涵盖70个落地社区伙伴。入选伙伴来自天南海北,分布在17个省/直辖市、27个城市(地级市),覆盖海岛、工业园区、农场、公园、农村、学校、自然保护区、城市居民小区等多种场景。申报主体类型多样,包括事业单位(自然保护区)、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居民自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中小学、公益组织共8种机构/组织类型,其中公益组织占比50%,中小学占比14%,成为推动社区堆肥的主力军。

图 2024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实践伙伴分布 图片可点开放大(点击进入链接)


为进一步扩大社区厨余堆肥的辐射面和支持社区堆肥践行者,2024年1月,社区厨余堆肥平台正式启动“堆肥培训师计划”招募。该计划旨在支持具备一定堆肥实践经验、有志于在社区领域长期发展并维护和推广社区堆肥的个人。招募于2月20日结束,项目组共计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共50份申报表,最终入选23位具有丰富堆肥经验的伙伴。他们来自9个省/直辖市,17个城市(地级市);任职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组织、居民自组织、企业、社区居委会、高校和中小学等机构/组织,也包括个人自媒体;年龄主要分布在30-60岁。入选的23名伙伴中,14人为女性,展示出了社区堆肥中的女性力量。




本期“堆肥培训师计划”联合平台专家团队设计和完善培训课程,入选伙伴们需完成指定的理论培训要求,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平台颁发的证书和补贴,并有机会成为平台在地培训师或技术顾问。
吴菡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环境是我的理想。


殷茵 在堆肥中照见自然的循坏、农耕的智慧、食物与健康,爱和责任。
张一 我是重度堆肥爱好者,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把湿垃圾消化在社区内,肥料可以自用、供绿化或组织还田,最终建成无湿垃圾的城市,那就太美好了。


杨锦 厨余不断,堆肥不止,我会一直在环保、健康、堆肥的路上,做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低碳环保宣导者。
亓伟伟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环境是我的理想。厨余垃圾加园林废弃物,一层一层码放,定时翻堆定时出肥,一件小事,却在坚持中成就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基层低碳实践的创新经验。


杨旭伟 在我看来,社区堆肥作为一种生态实践,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乡村社区治理的进步。



2024年4月12-14日,社区厨余堆肥经验交流暨培训会在南京市溧水区幸庄科技产业园顺利召开。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平台伙伴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堆肥实践者80余人共同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平台项目启动、分享交流以及社区堆肥理论、技术和实践系统培训共三个板块,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分享社区厨余资源化技术与管理经验。三天的交流培训会议紧张而充实,参会者学到了新的知识、结交到新的伙伴、对堆肥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正如参会伙伴所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伙伴们带着三天的学习成果回到全国各地,继续影响更多的人加入低碳环保生活,实践社区堆肥。
社区堆肥,低碳未来 | 2024年社区厨余堆肥经验交流暨培训会顺利召开
(点击打开相关链接)
其他文章



伙伴分享|顾凌云:用好微生物,让厨余大变身,上一堂超级科学课!
伙伴介绍:顾凌云,宁波鄞州第二实验中学科学老师。2021年实地参观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