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我们启动社区厨余堆肥项目的第6个年头,也是平台项目启动的第一个年头。回首刚刚过去的2024年,社区厨余堆肥平台(CCCP)就像一颗活力满满的小种子,在各路伙伴努力的浇灌下茁壮成长。这一年,我们招募了新的平台实践伙伴,启动了“堆肥培训师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交流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创造。这一年,我们积极与世界交流经验,从学习国外堆肥经验,到登上国际的舞台让世界听到属于中国社区堆肥的声音。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改变世界,为垃圾减量、改良土壤、生态种植、创建低碳环保社区做出自己的努力,展现出社区堆肥人的动人风采。
话不多说,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的 2024 年吧

PART.01

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1日,平台启动“2024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实践伙伴”招募。本期项目共招募42个申报主体,涵盖70个落地社区伙伴。入选伙伴来自天南海北,分布在17个省/直辖市、27个城市(地级市),覆盖海岛、工业园区、农场、公园、农村、学校、自然保护区、城市居民小区等多种场景。申报主体类型多样,包括事业单位(自然保护区)、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居民自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中小学、公益组织共8种机构/组织类型,其中公益组织占比50%,中小学占比14%,成为推动社区堆肥的主力军。

图 2024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实践伙伴分布 图片可点开放大(点击进入链接)


为进一步扩大社区厨余堆肥的辐射面和支持社区堆肥践行者,2024年1月,社区厨余堆肥平台正式启动“堆肥培训师计划”招募。该计划旨在支持具备一定堆肥实践经验、有志于在社区领域长期发展并维护和推广社区堆肥的个人。招募于2月20日结束,项目组共计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共50份申报表,最终入选23位具有丰富堆肥经验的伙伴。他们来自9个省/直辖市,17个城市(地级市);任职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组织、居民自组织、企业、社区居委会、高校和中小学等机构/组织,也包括个人自媒体;年龄主要分布在30-60岁。入选的23名伙伴中,14人为女性,展示出了社区堆肥中的女性力量。




本期“堆肥培训师计划”联合平台专家团队设计和完善培训课程,入选伙伴们需完成指定的理论培训要求,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平台颁发的证书和补贴,并有机会成为平台在地培训师或技术顾问。
吴菡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环境是我的理想。


殷茵 在堆肥中照见自然的循坏、农耕的智慧、食物与健康,爱和责任。
张一 我是重度堆肥爱好者,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把湿垃圾消化在社区内,肥料可以自用、供绿化或组织还田,最终建成无湿垃圾的城市,那就太美好了。


杨锦 厨余不断,堆肥不止,我会一直在环保、健康、堆肥的路上,做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低碳环保宣导者。
亓伟伟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乡环境是我的理想。厨余垃圾加园林废弃物,一层一层码放,定时翻堆定时出肥,一件小事,却在坚持中成就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基层低碳实践的创新经验。


杨旭伟 在我看来,社区堆肥作为一种生态实践,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乡村社区治理的进步。



2024年4月12-14日,社区厨余堆肥经验交流暨培训会在南京市溧水区幸庄科技产业园顺利召开。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平台伙伴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堆肥实践者80余人共同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平台项目启动、分享交流以及社区堆肥理论、技术和实践系统培训共三个板块,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分享社区厨余资源化技术与管理经验。三天的交流培训会议紧张而充实,参会者学到了新的知识、结交到新的伙伴、对堆肥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正如参会伙伴所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伙伴们带着三天的学习成果回到全国各地,继续影响更多的人加入低碳环保生活,实践社区堆肥。
社区堆肥,低碳未来 | 2024年社区厨余堆肥经验交流暨培训会顺利召开
(点击打开相关链接)
2

过去一年,项目组火力全开,为堆肥培训师与平台实践伙伴精心筹备了8场线上培训分享会。会议内容丰富多元,从有机固废处理技术的前沿探索,到垃圾分类的精细实操,从堆肥产物品质检测及应用的深度剖析,再到堆肥工艺的全方位解读,可谓干货满满。
同时,项目组先后走访调研北川、巴东、重庆、北京、上海、宁波等实践伙伴所在的落地社区,针对不同社区环境的堆肥实践伙伴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实地走访也为项目组的提炼和总结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信息。




品质检测,是保障堆肥产物安全无害化的金钥匙!为了帮助伙伴们了解掌握自己堆肥产物的品质情况,协助伙伴们科学使用堆肥产物,2024年6月至7月,项目组面向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伙伴收集了来自全国9省、11市的17个样品,于9月出具了专业的品质检测分析报告。
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本轮受检样品满足限量指标的Ⅰ级要求(可用于有机种植),满足技术指标的Ⅰ级或Ⅱ级要求(可用于常规农业种植)。由于社区堆肥的原料、设施、堆肥管理方法不同,不同样品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很正常,不影响产物在社区就地使用。

具体内容戳链接:报告分享|社区堆肥产物品质检测分析说明与答疑
本次检测和分析的依据是中质协团体标准《厨余堆肥产物》。该标准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同时,结合近年来社区厨余堆肥平台所积累的大量样品检测数据,提出了高度契合我国厨余堆肥产物性质特征的各项指标和标准值。目前标准已经通过审查会进入待报批阶段。



自CCCP社区厨余堆肥公众号于2023年12月21日正式起航,共发布了53篇文章,包括伙伴风采、国际经验、专家分享、堆肥科普、平台资讯等内容板块。2024年11月,为增加平台科普宣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视频号也顺利开通,分享更多好玩的堆肥故事。



6月-8月,平台特邀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协环境生态领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陈能场研究员主笔,为大家撰写“土壤与堆肥”的系列的4篇科普文章,系统阐述了堆肥和土壤的关系,学堆肥产物施用于土壤才有益于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系列文章广受欢迎。

除此之外,在雪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不定时分享国际经验,内容涉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堆肥、分散式堆肥案例、厨余分类情况、固废政策和其他有机固废管理经验。我们始终相信,他山之石,可以开拓视野并借鉴!




这一年,公众号发布了来自13个平台伙伴分享的各自落地社区的精彩堆肥故事。一个个落在实处的堆肥案例,让我们看到社区堆肥推广的广阔前景。在泥土芬芳的田间地头,在温馨的居民小区,在繁华城市街道,在书声琅琅的校园,在高山密林中的自然保护区,甚至在遥远的极东之岛,都有社区堆肥的身影。



截止2024年11月,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已汇聚了108个落地社区,分布在20个省/直辖市、41个城市(地级市)。伙伴们围绕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厨余及绿化废弃物就地资源化需求、社区治理及社区花园建设、建设无废/生态示范社区、劳动教育课程等方方面面,积极开展社区堆肥并进行规范管理,发展出丰富多样的社区堆肥模式和实践经验。社区厨余堆肥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伙伴们因此在各类评选中脱颖而出。


喜报!2位伙伴入选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先锋行动”十佳及优秀案例!




这一年,我们社区堆肥继续迈向国际舞台。社区堆肥虽然规模较小,其带来的低碳意识和行为改变却日益显著,为更多人所看见。
2023年12月21日,雪华老师在”New Security Beat”网站上(威尔逊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中美食物和农业领域领导力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发表《Bottom-Up Food Waste and Climate Solution in China》,介绍我们的“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 以长沙金色比华利小区厨余与园林绿化废弃物协同堆肥并将产物全部用于小区绿化土壤改良的实践为案例,全面展示我国社区堆肥如何在当地形成物质循环并减少甲烷排放,帮助建立碳中和社区。

具体内容戳链接“中国自下而上的厨余资源化行动和气候解决方案”
9月和10月,雪华老师分别参加了美国可持续发展协会创始会议和聚焦“创新、适应与联结”的第八届美国社区堆肥论坛,与美国的社区堆肥同行者交流堆肥经验,介绍中国社区堆肥的故事。会后,雪华老师以美国堆肥故事为切入点,在我们CCCP平台分享社区堆肥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第八届美国社区堆肥论坛:创新、适应与联结,中间第三排为张雪华博士
2024年11月11日,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拉开序幕。
11月11日,雪华老师受邀出席“公众参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边会,并进行了题为“开展社区堆肥、有效推动公众参与”的发言介绍。11月21日,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堆肥培训师计划”伙伴、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党支部书记亓伟伟受邀出席“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成效”边会,并进行了《小堆肥 大实践—应对气候变化,北京基层社区在行动》的分享汇报。





令人鼓舞的是,本次COP29大会发布了《减少有机废物甲烷排放的宣言》。宣言中两次提及有机固废领域的堆肥技术,与我们社区堆肥密切相关。这份宣言的提出为我们社区堆肥的叙事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全球视野。我们期待中国很快成为该宣言的签署国,助力于我们社区堆肥持续发展和走向世界。
正如雪华老师所说:“社区堆肥正在全球兴起。中国的实践显示,社区堆肥是一种基于自然、立足社区、低成本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路径,值得我们合力在全球进行推广。”
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力量还是很薄弱,需要继续发展扩大我们的队伍并紧密连接,增大我们的影响力和专业性,提高公众对社区堆肥的接受度和信心,并推动政府更多地支持这种自下而上的甲烷排放行动,共建低碳和碳中和社区。
社区堆肥这件超酷的事儿,我们一直在路上,火力全开,永不停歇!
所以,2025年,让我们继续携手并肩前行吧!



关于我们
2018年12月起,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全国性的“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4年11月,试点项目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20省41市的108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
与此同时,合作双方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也已凝聚了部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者。本期项目将通过支持伙伴开展厨余就地堆肥实践的方式,结合案例经验总结、效益评估、数字平台技术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炼社区厨余堆肥的中国模式,扩大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适应。



社区堆肥 低碳未来
其他文章


伙伴分享|顾凌云:用好微生物,让厨余大变身,上一堂超级科学课!
伙伴介绍: 顾凌云,宁波鄞州第二实验中学科学老师。2021年实地参观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与

国际经验|美国费城堆肥故事:一家多元化厨余收集与堆肥公司
美国费城堆肥故事: 一家多元化厨余收集与堆肥公司 雪华按 去年夏天,我和Lehigh Un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