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厨余堆肥平台

Community Composting Network

2018年底起,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携手发起“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3年11月,试点项目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14省22市的60余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迄今为止,“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已经聚集100余个堆肥伙伴。

发展历程

2016
2016年1月

张雪华博士受邀前往印度班加罗尔,参加两年一届的“印度生态经济学会年会”并做主题报告。会议期间初步了解班加罗尔分散式厨余堆肥模式,并走访了一个社区厨余堆肥点。

2017年3月

张雪华博士与印度著名智库阿育王生态与环境研究信托基金(ATREE)合作,由成都企业家徐良根先生出资支持,招募组建了一个研究团队,深入调研和分析班加罗尔分散式厨余堆肥模式(包括社区堆肥)的法规政策与执行情况。形成100余页的调研报告,并向班加罗尔市政府提交了政策建议书。

2018年8月

由张雪华博士组织,万科公益基金会王石主席带队实地考察班加罗尔社区堆肥模式,获益匪浅。

2018年12月

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共同发起“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截止2019年12月,第一期项目在7省9市形成14个社区堆肥点,初步验证社区厨余堆肥在中国具备可行性。

2019年10月

张雪华博士受邀参加万科公益基金会组织的欧洲垃圾管理经验学习考察团,实地走访西班牙社区堆肥点,有助于第二期试点项目的设计实施。

2019年12月

为更好地借鉴印度班加罗尔社区堆肥经验、进一步提炼和推广中国社区厨余模式,项目组前往印度班加罗尔市和喀拉拉邦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2020年11月

“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启动第二期;在启动会上,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共同发起“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国内首个专业化社区堆肥平台。至2023年10月第二期项目结束时,项目组在8省/直辖市10市指导培育了8个试点和2个推广中心,并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

2022年6月

社区厨余堆肥平台第一次对外招募。到二期项目结束时,平台伙伴上升到29个,分布在11省19市。

2023年12月

社区厨余堆肥平台第二次招募平台实践伙伴。这次招募吸引了42个申报主体,总共70个落地社区,分布在17个省/直辖市、27个城市(地级市)。

2024年4月

社区厨余堆肥平台正式启动“堆肥培训师计划”,面向全国进行招募。最终从50个报名表中筛选确定了23位堆肥实践者,分布在10省/直辖市,18市(地级市)。

项目成员

张雪华

发起人和负责人

        张雪华博士,南京大学(溧水)生态与环境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研究员,中国“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创始人。主要从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与低碳政策制定与实施、环境规制、环境制度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The China Quarterly, The China Journal, Energy Policy, Regulation & Governance, Georgetow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近年来,张雪华博士一直和社区及环保组织合作,致力于探索城乡有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土壤改良、可持续农业、基于自然和社区的气候变化应对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曾就职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13-2017年)。之前曾经为多家国际机构做过环境与气候政策方面的高级顾问。2017年入选全球最大的“家园归航”(Homeward Bound)女性领导力培养和南极探险计划,成为该计划的第二届2018年成员。目前担任“家园归航”计划的全球理事。张雪华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环境与资源跨学科专业博士(E-IPER),在斯坦福环境工程系做过博士后、担任过IPER的授课讲师、经济系的访问学者,开授过“环境跨学科研究方法”博士生课程。

张诗文

执行负责人

       张诗文,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现任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堆肥事业部主任,南京市溧水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以及研究院环保科普宣传工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负责人。目前已发表相关论文5篇;申请国内国际发明专利36项,其中PCT授权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4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项;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黑水虻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技术规范》和《厨余堆肥产物》团体标准。

姚怡敏

技术支持

        硕士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现在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工作。
        工作学习期间主要从事畜禽粪污、废弃秸秆、果树枝条等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城市厨余垃圾再利用、堆肥发酵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及宣传推广工作。主要参与项目: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项目“粪污无害化堆肥技术集成与示范”、“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等。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厨余堆肥产物》团体标准,此外已发表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李大宝

技术支持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毕业,现在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工作。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秸秆还田减量替代化肥”课题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矿物中的吸附迁移规律和机制”。
        毕业后从事有机固废协同堆肥工艺研究与社区厨余堆肥工作,平台项目中主要负责工艺配比研究、堆肥产物品质检测与应用研究,致力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环保事业。

张曈

宣传

        硕士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学习方向聚焦于城市森林生物量及其固碳效应,发表论文1篇。毕业后加入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工作。
        平台项目中配合社区堆肥项目宣传相关工作,希望通过记录和分享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伙伴们的工作日常、交流与走访,促进知识共享,加强社区凝聚力,吸引更多的伙伴加入我们!  

发起单位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是南京大学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基础性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转化。 研究院旨在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环境科技创新平台、高端环保人才聚集平台、环保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在有机固废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绿色产品生命周期设计与评价、环境大数据平台技术、大气环境研究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2008年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2023-2027年)框架下,万科公益基金会以“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愿景,实践和传播可持续社区理念。基金会当前聚焦碳中和社区先行探索与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瓶颈突破、中国气候故事讲述三大重点战略模块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