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旭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社会工作师、朴门永续设计师。2002年~2015年,在上海从事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经历了国内城市化和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传统熟人社会消解为现代陌生人社会的过程。2017年至今,带着重塑社会生态的理想和构建生态社区的初衷,深入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以生态视角和社会工作方法开展生态营造、社区堆肥、环境教育等工作,持续推动城乡社区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起,多次参加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研讨会和相关培训。2024年3月入选CCCP社区厨余堆肥平台的“堆肥培训师计划”。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深感乡村环境治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城市治理方式在面对乡村环境问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决定从社区堆肥这一具体行动入手,探索如何通过这一行动推动乡村环境治理,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路径。在我看来,社区堆肥作为一种生态实践,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乡村社区治理的进步。
(一)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的反思
我曾研读过行为科学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岳的经典著作《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书中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梅岳指出,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社会的反常状态,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这种失衡不仅体现在物质和技术层面的巨大进步,更深刻地体现在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种族纷争、精神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爱因斯坦曾强调:“我们不能用过去导致问题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过程中,我尝试从更高维度的生态思维出发,重新审视和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生态思维强调基于生态系统构建的整体思维、基于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思维、基于生态平衡的协同思维,以及基于区域生态位的多样性思维。这些思维特征为乡村环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而社区堆肥,正是生态思维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乡村环境治理的现状与挑战
·乡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正面临着垃圾处理难、水资源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行治理模式的不足
在乡村环境治理中,我注意到传统的治理模式往往依赖于政府的单一投入,缺乏村民的广泛参与和持续动力。此外,治理措施往往侧重于短期效果,忽视了长期的生态效益和文化价值。
·堆肥在环境治理中的潜力
在我看来,社区堆肥是开展乡村环境治理的一种具体行动,它不仅能有效处理乡村生活垃圾,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文明理念在乡村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方式,社区堆肥能有效减少垃圾量,同时产生的有机肥料能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堆肥活动还能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带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增强社区凝聚力。
社区堆肥是一种将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不仅能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能生成优质的有机肥料,回归农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我看来,社区堆肥的核心在于生态循环,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达到环境治理与资源再生的双重目的。
在当前的乡村环境治理中,社区堆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推广。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许多乡村的社区堆肥活动并未形成规模。具体表现为堆肥管理不科学、堆肥过程影响社区环境、村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我认为需要加强对社区堆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引导,提高其规范性和有效性。

社区堆肥通过将有机垃圾转化为肥料,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如填埋和焚烧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渗滤液等二次污染物。而社区堆肥则能将有机垃圾转化为富含养分的肥料,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堆肥后的肥料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这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参与社区堆肥活动,村民能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比单纯的宣传教育更加有效,能激发村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社区堆肥活动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和协作,有助于构建乡村社区共同体,推动乡村社区治理的深入发展。在活动中,村民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互助精神,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科学选址与规划
在推动社区堆肥的过程中,我认为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堆肥至关重要。场地应离水源地和居民住宅有一定距离,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需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和堆肥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堆肥设施的规模和功能满足实际需求。

·建立堆肥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堆肥活动的有序进行和堆肥产品的质量,我认为需要制定科学的堆肥管理制度,明确堆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安全要求和责任分工。

·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
我认为邀请堆肥专家或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堆肥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堆肥技能和管理水平比较重要。同时,建立技术支持体系,为村民在堆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宣传动员与激励措施
为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社区堆肥活动,可以通过宣传栏、广播、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堆肥的意义和好处。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如给予参与堆肥的村民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表彰,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组织培育管理团队
根据实际经验及成效,成立由本地保洁员或村民志愿者组成的堆肥管理队伍,负责堆肥活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提升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政府引导与支持
在推动乡村社区堆肥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不可或缺。政府应加强对乡村社区堆肥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推动堆肥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加强与城管、农业农村、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社区堆肥的合法合规开展。
·社区参与和管理
乡村社区可以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团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收集和堆肥管理等工作。通过乡村环境管理团队的自主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乡村环境治理的产业化发展。
·环境服务机构与村民互助
乡村社区引入环境服务机构参与环境治理,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推动社区堆肥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同时,鼓励乡村社区之间开展互助合作,共同解决堆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背景介绍
圩庄树头岗村位于江苏省溧阳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是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自2021年以来,我有幸参与了这个村在推动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社区堆肥实践。我以专业环境服务机构负责人的身份入驻乡村,推动圩庄树头岗村将社区堆肥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行动之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在入驻乡村工作工程中,为圩庄树头岗村制定了详细的《树头岗村居环境管理体系(VEMS)》,明确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堆肥处理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同时,投放了户用垃圾分类桶,并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的堆肥设施,包括堆肥场、堆肥箱等,确保了堆肥活动的顺利开展。

推动社区堆肥的过程中,通过协调村委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堆肥的意义和好处的活动。我还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环保工坊,并培育了一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环保小组,负责村庄的环境宣传、监督工作。在村民的广泛参与下,参与垃圾分类和乡村环境治理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作为环境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在乡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和堆肥技术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治理的水平。同时,我在推广社区堆肥过程中,依托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及CCCP社区厨余堆肥平台的专业资源,为乡村社区在堆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优化,堆肥效果显著提升。
在圩庄树头岗村开展社区堆肥的近三年里,我参与接待了包括政府官员、学校师生、社区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等各类参访达3000多人次,并将堆肥活动逐渐拓展至本地另外4所学校和2个城郊社区,为废弃物的在地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路径。



·环境治理的综合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圩庄树头岗村的社区堆肥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
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90%以上;
-
处理可腐垃圾超过50吨,消耗落叶、秸秆近20吨,获得堆肥约30吨。
-
可腐烂垃圾实现100%堆肥还田“不出村”;
-
乡村环境卫生状况显著改善;
-
村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大幅提升;
-
堆肥在村民菜园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项目可持续性的思考
虽然社区堆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运行可持续性和扩展性方面仍面临挑战。根据社区调研和各方反馈,我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社区堆肥与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
以社区堆肥为切入点,逐步拓展乡村环境治理领域。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将资源循环与生态农业相结合;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多种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村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在推动乡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村民自治组织和管理服务队伍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同时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环保文化活动增强乡村社区的文化氛围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社区堆肥切入推动乡村环境治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能够解决乡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减轻环境污染压力,还能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土壤肥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垃圾分类和社区堆肥能够提升村民的环境意识,增强其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推动当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在乡村建设过程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和社区堆肥,不断推动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END
关于我们
2018年起,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两期“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3年11月,两期试点项目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14省22市的60余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
与此同时,合作双方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也已凝聚了部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者。本期项目将通过支持伙伴开展社区厨余堆肥实践的方式,结合案例经验总结、效益评估、数字平台技术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炼社区厨余堆肥的中国模式,扩大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适应。

其他文章


伙伴分享|顾凌云:用好微生物,让厨余大变身,上一堂超级科学课!
伙伴介绍: 顾凌云,宁波鄞州第二实验中学科学老师。2021年实地参观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与

国际经验|美国费城堆肥故事:一家多元化厨余收集与堆肥公司
美国费城堆肥故事: 一家多元化厨余收集与堆肥公司 雪华按 去年夏天,我和Lehigh Un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