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好微生物,
让厨余大变身,
上一堂超级科学课!
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扔掉的厨余,比如香蕉皮、剩饭剩菜,其实可以变成超级有用的东西呢?今天,鄞州第二实验中学的顾凌云老师带你们走进一个神奇的“微生物乐园”,看看这些看不见的小家伙是如何把垃圾变成宝贝的!

故事开始于2024年的春天,在鄞州第二实验中学,一群初中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物”—几十个由仓储笼改装的堆肥箱,还有由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专家伙伴们的经验技术支持。
“堆肥不是简单的‘埋垃圾’,而是一场微生物的狂欢。”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的老师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堆肥的原理、操作流程、应用场景等多维度知识。我们在此指导下设计了“三层堆肥塔”:底层铺满了枯枝,这是为了让空气流通,给微生物们提供充足的氧气。中间层则是厨余垃圾和落叶的混合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三明治。最上面再盖上一层落叶,防止虫蝇滋生。
学生们还用温度计监测堆肥箱里的温度,因为微生物们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55℃左右时,是嗜热菌、放线菌及耐热真菌等在起作用。大约半个月,温度降低后,嗜温的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等就大量繁殖,接替嗜热菌的分解工作。嗜热菌是微生物乐园的建筑师,它们负责把垃圾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接着,嗜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也开始大显身手,把垃圾变成黑褐色的腐殖质。鄞州第二实验中学的学生志愿者每天把物料送进堆肥箱里,偶尔翻动一下,2-3个月就可以变成有机肥料/有机改良土了。
想象一下,这些堆肥箱是不是就像一个热闹的微生物乐园,里面住着无数的小微生物,它们的工作就是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有机改良土。




三个月后,学生们兴奋地打开堆肥箱,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原本的厨余垃圾和落叶变成了一堆黑曜石般的“黑金土”,层层叠叠,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这些堆肥产物可不是普通的肥料,它们富含营养,可以让植物长得更茁壮。学生们把这些“黑金土”撒在校园的菜园里,种出了番薯、土豆等蔬菜。


这场堆肥实验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微生物的知识,还让他们成为环保小卫士。校园里每天处理的厨余垃圾达到了200公斤,菜园里的蔬菜也成了大家的加餐。学校还布置了假期作业,让学生们在家和社区进行垃圾资源化活动。有些同学还写了实践报告,在宁波市创新实践比赛中获奖。

小伙伴们,你们也可以像这些学生一样,成为环保小卫士!在家里,你可以把厨余垃圾收集起来,做成堆肥。你只需要一个堆肥箱,一些枯枝和落叶,再加上一点点耐心,就能看到微生物们的“魔法表演”。




堆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厨余垃圾,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
-
减少垃圾:通过堆肥,我们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减轻垃圾填埋场的负担。
-
改善土壤:堆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让植物长得更茁壮。
-
节约资源:堆肥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教育意义:堆肥不仅是一项环保活动,还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微生物的作用、碳氮比的平衡等。
记住,垃圾不是废物,它们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当我们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一片果皮、每一片落叶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起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地球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吧!

现在,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将厨余垃圾变成“黑金土”的科学步骤吧!
-
准备堆肥箱:首先,你需要一个堆肥箱。这个箱子可以是木制的,也可以是塑料的,但一定要有通风孔,以便空气流通。
-
分层堆肥:在堆肥箱的底层铺上一层枯枝或稻草,这样可以增加透气性。接着,按照“三明治”的方法,一层厨余垃圾,一层落叶或干草,交替堆放。
-
保持湿度:堆肥过程中,湿度非常重要。如果堆肥太干,微生物就无法正常工作;如果太湿,堆肥会发臭。你可以用手捏一把堆肥,如果感觉像拧干的毛巾,那就是合适的湿度。
-
监测温度:微生物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所以堆肥箱里的温度会升高。你可以用温度计监测堆肥的温度,理想的温度范围是55℃到65℃。如果温度过高,可以翻动堆肥,增加通风;如果温度过低,可以添加一些新鲜的厨余垃圾。
-
翻堆:每隔一段时间,你需要翻动堆肥,以确保所有的垃圾都能被微生物分解。翻堆还可以增加氧气,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
等待成熟:堆肥的过程通常需要2到3个月。当堆肥变成黑褐色的腐殖质,并且没有异味时,就说明堆肥已经成熟了。


END

关于我们
2018年12月起,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全国性的“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4年11月,试点项目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20省41市的108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
与此同时,合作双方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也已凝聚了部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者。本期项目将通过支持伙伴开展厨余就地堆肥实践的方式,结合案例经验总结、效益评估、数字平台技术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炼社区厨余堆肥的中国模式,扩大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适应。



社区堆肥 低碳未来
其他文章


伙伴分享|顾凌云:用好微生物,让厨余大变身,上一堂超级科学课!
伙伴介绍: 顾凌云,宁波鄞州第二实验中学科学老师。2021年实地参观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与

国际经验|美国费城堆肥故事:一家多元化厨余收集与堆肥公司
美国费城堆肥故事: 一家多元化厨余收集与堆肥公司 雪华按 去年夏天,我和Lehigh Un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