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分享|居民共建绿色太阳城:我们的社区大家一起来守护!!!

厨余变废为宝

营造绿色家园

——探访东方太阳城的堆肥实践行动——

背景介绍

东方太阳城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坐落于有东方莱茵河之美誉的顺义潮白河畔,是北京市知名养老社区。社区生态环境比较优越,植被覆盖率80%,社区内水系丰富,动植物种类也很多。同时,热爱野生动物的居民很多,曾多次自发地形成团队救助野生候鸟,成为社区佳话。
王京康(自然名:金刚)老师,退休后定居在顺义区东方太阳城。金刚老师开展家庭堆肥实践经验超10年,社区参与式堆肥经验2年,近几年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堆肥培训和实践等。从自己家庭厨余堆肥,逐渐带动起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的绿色建设中,成为了东方太阳城社区居民共建的一个亮点。2024年,金刚老师带领的东方太阳城社区堆肥小组也申报成为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实践伙伴,积极开展堆肥实践探索,参与平台各类活动。
2022年8月,为了给野生水禽提供栖息水域,金刚老师组织部分居民齐心协力将社区湖中长满的荷叶清出一条水道,部分清除的荷叶进行了堆肥,至此开始了社区居民的堆肥行动。
社区中心有一处面积约40亩的菜地,分割出300余块小菜园,由物业集中管理,出租给居民种菜。作为社区居民体验农耕文化的平台,这是本社区的一大亮点。在菜园开展堆肥活动,解决菜园尾菜的处理问题,引领社区居民做好在地资源整合利用,改善这一片区域的环境状况,则是金刚老师最近两年不断实践探索的方向。

此前《特别关注》栏目曾以《垃圾分类 我们在行动 绿色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为标题对此事进行报道 

社区厨余堆肥平台

北京伙伴案例走访交流活动

东方太阳城篇

11月1日下午,在社区厨余堆肥平台和金刚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堆肥培训师计划”2位伙伴、北京市石景山区阿牛公益发展中心、万科公益基金会及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一行来到太阳城第三社区,开展社区厨余堆肥走访交流活动,与社区志愿者们、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探讨厨余堆肥在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与推广。

一整个下午,金刚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从垃圾收集到堆肥、成熟,再到利用堆肥产物美化社区环境的全流程,并带领大家实地参观社区菜园、居民花园,向大家展示堆肥原料和利用成果成品,帮助大家深入了解社区堆肥工作。
堆肥—变废为宝

太阳城社区内植被覆盖率高,每年有大量园林垃圾产生,可以作为堆肥碳源,储备量大,取用方便。社区菜园在种植及收获季会产生大量蔬菜类植物垃圾,平日居民也投放少量厨余垃圾,用作堆肥的氮源。
堆肥不是每天操作,主要在社区菜园垃圾大量产生的季节(夏季和秋季)集中处理。投放前会用闸刀进行粉碎,投放的方式按照三明治法,分层投入枯草落叶、厨余、腐烂果实、老肥、酵素废渣等堆料,也未严格称重。
经过3-4个月的发酵腐熟,堆出的产物主要用于自家菜地和花园。社区内喜欢种花种菜的居民也很多,对堆肥产物也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产出的堆肥成品很多也分享给参与堆肥的居民。
社区内的堆肥原料远多于目前的处理量。为了鼓励更多居民了解和参与,金刚老师也会经常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各类活动也都得到了居委会、物业、附近果蔬超市、咖啡店和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
Hello autumn

厚朴花园—滋养希望与美好
金刚老师的花园取名为厚朴花园,厚朴是“hope”的谐音,既寓有希望之意,也有对土地的尊重与热爱。
走近花园,我们也被这片不大的土地上的蓬勃生命力与巧思震撼住了。虽然是秋天,各种植物仍然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各式各样的花卉也吸引来各种昆虫和鸟儿,生物多样性可见一斑。另外,据金刚老师介绍,花园里的各种设施(如自行车、风车、鸟笼)全部来自于附近居民的赠予或废弃家具,和堆肥一起诉说着循环的故事。
种菜—孕育出健康

在城市里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菜地是多么幸福!在太阳城社区,很多居民都租借了一片或大或小的地块,亲自种菜,并享用健康的食物。我们在走访时也发现,很多居民为了种出好菜,也使了各种“手段”,自制酵素、用密封的罐子沤肥、购买鸡粪等,金刚老师推荐的好氧堆肥也被不少居民接受并尝试,种出来的“有机菜”让我们羡慕不已。

交流座谈

 

随后,一行人开展交流座谈,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万科公益基金会、阿牛公益负责人就社区环保实践、堆肥技术与“双碳”战略的落实分享了心得。在交流中,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堆肥技术经验,还打开了绿色社区建设的新思路。

“当前,太阳城第三社区垃圾堆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提高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具有特色的垃圾分类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太阳城第三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点击观看东方太阳城堆肥走访活动记录视频

持续推进

利用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就地堆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实现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太阳城第三社区在志愿者金刚老师的带领下,居民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在大家的辛勤带动下,社区堆肥已变成更多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小事”变成趣事的同时,也让居民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同时,通过“厨余分类-堆肥-堆肥产物用于种植”循环逐步建立有机废弃物就地资源化的新路径,并定期开展生态堆肥和环保宣传活动,有效推动镇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并为社区气候变化适应做贡献。

 

 

关于我们

2018年起,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两期“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3年11月,两期试点项目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14省22市的60余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

与此同时,合作双方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也已凝聚了部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者。本期项目将通过支持伙伴开展社区厨余堆肥实践的方式,结合案例经验总结、效益评估、数字平台技术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炼社区厨余堆肥的中国模式,扩大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适应。

END

关注我们吧

社区堆肥 低碳未来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