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堆肥技术管理 | 堆肥长虫怎么办?

旧文新读系列

来源:liee公众号

原文链接:堆肥长虫怎么办?


COMPOST

堆肥是一个各种生物群落和有机废弃物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小型生态系统。
微生物是堆肥过程的主体。前期堆肥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随着有机废弃物的逐步降解,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堆肥进入腐熟期后,轮虫、线虫、跳虫、潮虫、甲虫和蚯蚓等低等生物数量增多,它们通过在堆肥中移动或吞食作用,不仅能消纳部分有机废物,而且还能增大表面积,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除此之外,如果堆肥原料中携带部分虫卵,或者堆肥过程中管理不善,也会产生果蝇、家蝇、黑水虻等蛆虫,令人烦恼。实际上,这些堆体里的虫子不会对人造成过大伤害,当堆肥完成后,堆肥产物中仅保留虫子的残留物。不过,很多居民心理上不太接受蛆虫,容易因此反感堆肥活动,需要尽可能通过科学管理减少或避免产生蛆虫问题。

堆肥过程中会出现哪些虫子
  • 蛆虫:果蝇、家蝇和黑水虻的幼虫

  • 蛴螬: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

  • 蜈蚣

  • 蚯蚓

堆肥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蛆虫/苍蝇
  • 堆肥前苍蝇已经在厨余中产卵;堆肥过程中,湿度过高很容易孵化成蠕虫;

  • 堆体表层的厨余直接暴露在表面,吸引苍蝇在其中产卵;

  • 堆体内部湿度过高,产生异味,吸引苍蝇;

如果堆体湿度较高,容易产生异味,苍蝇和黑水虻成虫被气味吸引过来,且由于堆体温暖湿润(湿度>70%)、有机营养丰富,很适合成虫产卵;且它们的产卵能力相当强,一只成虫甚至可以产上千只卵,所以不及时处理会越来越多,导致恶性循环。

果蝇、家蝇、黑水虻均是4阶段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生命周期在20-50天不等,一般黑水虻要50天,苍蝇只有20天。

堆体中要控制好湿度,避免雨水溅入;堆肥过程中可以用干物质和麻布完全覆盖堆体,有效减少苍蝇、黑水虻产卵。堆体出现蛆虫后,可以通过调节堆体水分含量,抑制蛆虫生长。

不过,这些幼虫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是非常好的高品质生物蛋白,在家禽和水产养殖中都是较好的蛋白来源,目前也有专门利用这类蛆虫处理有机固废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和简答,仅供参考

01

黑水虻

黑水虻是本地物种吗?据说是外来物种,没有天敌?

黑水虻是外来物种,但不是入侵物种。黑水虻天敌包括多种蛙类、鸟类、蜥蜴、龟类、鼠类以及多种肉食性昆虫等。实际观察发现,野生黑水虻种群数量长期维持在很小的水平,即使发生大量逃逸,种群数量也会很快降低,对本地物种没有安全风险。

如果在社区层面利用黑水虻处理有机垃圾的话,恐怕很难做到非常严格的管理,是不是很容易失控?

黑水虻处理有机垃圾需要对黑水虻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专业性比较强;社区若考虑采用黑水虻技术,需要保障专业化管理,权衡由此产生的较高的设备和管理成本。目前来说,我们认为社区层面处理居民厨余垃圾更适合使用好氧堆肥方式。

02

堆肥中出现虫子

堆肥中出现了虫卵怎么办呢?已经出现虫子虫卵了,如何处理?

堆肥中出现虫卵主要原因是湿度比较大,产生异味,吸引蝇虫产卵,促进虫卵孵化;及时添加干物质调节堆体湿度,虫卵会慢慢消失

蛆虫等虫子出现在堆肥产物中要怎么处理?杀死虫子吗?

堆肥产物由于堆体湿度较低且腐熟完成,已经不适宜蛆虫生存,蛆虫会慢慢逐渐消失;如果在堆肥产物中发现蛆虫转化的虫,建议筛除后再使用堆肥产物。

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为原料的堆肥得到的堆肥产物出现很多的蛴螬和蛴螬粪蛋,能够农业使用吗?

不能直接使用这类堆肥产物。蛴螬和蛆虫一样怕光,并对未腐熟的堆肥产物有趋性,喜欢生活在甘蔗、木薯、番薯等肥根类植物种植地,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蛴螬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施用的堆肥产物应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施用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

异味、有蚊虫蛆虫,是不是代表着失败了,还能继续加东西改良吗?

没有失败,有异味有蚊虫有蛆虫很大原因跟湿度太大有关,可以通过添加干物质并及时翻堆改善堆体情况,蚊虫蛆虫会慢慢消失。

2018年起,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两期“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3年11月,两期试点项目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14省22市的60余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
与此同时,合作双方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也已凝聚了部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者。本期项目将通过支持伙伴开展社区厨余堆肥实践的方式,结合案例经验总结、效益评估、数字平台技术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炼社区厨余堆肥的中国模式,扩大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适应。

END

关注我们吧

社区堆肥 低碳未来

其他文章